查看原文
其他

首倡设立教师节的,是咱江西人

康美权 当代江西 2023-09-19

9月10日教师节,祝敬爱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今天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感恩求学路上的每一位引路人!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正式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教师节的设立,无疑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你知道吗?中国教师节的设立与一位江西吉安籍教授的努力分不开,他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

王梓坤。图源光明日报

从小与书结缘

生于贫困农民家庭的王梓坤,一生酷爱读书。他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教师。

在《王梓坤先生回忆录》里,记载了这样几件事:

有一天,王梓坤无意间从鸡屋的角落里捡到一本叫《罗通扫北》的书,便抱着好奇心一口气读完。这是王梓坤接触的最早的一本书。

8岁那年,母亲要他到阁楼上去清扫谷舍,希望扫出一些稻谷,度过饥荒。让王梓坤喜出望外的是,在阴暗的谷仓角落里,发现了一本书,封面没有了,但仍可看到书名叫《薛仁贵征东》。书的开头有一首诗:日出遥遥一点红,飘飘四海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

王梓坤如获至宝,看得如醉如痴,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但是故事可以看懂,他一连看了几遍。从此他就对书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到处搜书来看,之后无论是放牛,还是“车水”,王梓坤总是书不离身。

有时候借到了好书,实在爱不释手,便自己动手抄录。抄书虽然辛苦,却也有益处,毫末俱见,胜读十遍。

多年来,王梓坤陆续抄录过林语堂的《高级英文法》、英文本的《英文典大全》、《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他对《孙子兵法》情有独钟,一口气抄了两份,并将其中一份送给了好友。

1952年7月大学毕业后,王梓坤被分配到南开大学教书,无事便泡在图书馆里,常常一待就是半天,有时甚至一整天遨游于书海,不知疲倦。为了弥补当年无钱只能“望书兴叹”的遗憾,王梓坤的工资大部分花到了购书上。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在王梓坤的住处和办公室,竟形成了3个小型“图书馆”,各种书籍琳琅满目,置身其间,仿佛进入梦幻书海,纸墨飘香。

在南开大学教书期间,王梓坤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出版了数十篇科普文章及两部科普著作,其中《科学发现纵横谈》因对青年进行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教育起到良好作用而影响最为广泛,也因此荣获“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

1986年北师大教师节庆祝大会。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首倡设立教师节

当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王梓坤院士一辈子的理想,也是他毕生的事业。他不仅是一名好老师、好校长,还是尊师重教的典范,中国教师节就是在他的首倡下设立的。

在吉安县固江镇枫墅村王梓坤故居,有一组陈展照片十分醒目:从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到1989年第五个教师节,连续5年均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北师大举行的庆祝教师节活动。王梓坤的堂侄、吉安市教育评估监测研究中心主任王新林向笔者介绍照片背后的故事。

1984年5月,王梓坤调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他提倡师范大学“既要抓高的学术水平,又要面向教育,培养老师”,提出了“把北京师范大学办成国内第一流,国际上有影响、高水平、多贡献的重点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在他的带领下,北师大的教育、科研和管理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基本建设也有了较大发展。

据王新林介绍,在王梓坤刚担任校长时,当时不少地方领导集中精力抓经济,对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改善工作不够上心。如何真正让教师成为“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王梓坤的心头。

1984 年12月9日,习惯早起工作的王梓坤去往办公室。从家到单位的距离不过几百米,一个在脑海里突然闪现的念头变得越来越强烈,那就是“应该给教师设立节日”。到了早上8时,他拨通了《北京晚报》记者黄天祥的电话……第二天,《北京晚报》头版刊发题为《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的200多字简讯。通过媒体把单独设立教师节的想法公之于众,是他为推动设立教师节而努力的第一步。

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议论。为进一步推动这个倡议落地,12月15日,王梓坤在北师大召开座谈会,邀请钟敬文、启功、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等著名教授参加。会上,教授们热烈讨论教育发展话题,王梓坤有关设立教师节的提议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几名教授当即联名向上级人大建议设立教师节。第二天,《北京日报》登出了关于这一倡议的简讯:“北师大校长王梓坤倡议每年九月为尊师重教月,建议九月的一天设为全国教师节。”这是设立教师节的倡议第二次出现在媒体上。

1984年12月10日,《北京晚报》刊发《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令王梓坤惊喜的是,仅仅过了1个多月,倡议便成为现实。而更令王梓坤动情的是,在北师大第一届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打出了一条写有“教师万岁”四个字的横幅。

不过,王梓坤并没有把设立教师节的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他认为那是纯属巧合,因为当时为教师呐喊、关心教育的大有人在,他只是其中一份子而已。他再三说:“我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两次发出倡议后,我的精力也主要到校务上,没有再多做什么。而和我同时发出倡议的许多老师,像黄济教授就是人大代表,还有其他关心教师的人们,他们有更多机会提到此事、促成此事。”

王梓坤是一名尊师重教的典范。在北师大担任校长这几年,王梓坤开创了“三个先河”:每年大年初一,他会逐一打电话亲自给教授拜年,致以新春祝福;为利于创作更多学术成果,他给每位名教授均配备了一名工作人员;凡是教师找他反映问题,他都亲自接待从不推辞。

尽管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但王梓坤还有个“心结”未解,那就是,农村地区的教育依然存在很多困难,少数地区甚至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现象。他认为,设立“教师节”的目的不能停留于形式、浮在表面,应该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教师地位和生活,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王梓坤很推崇唐代文人韩愈所写的《师说》,里面有一句话精准定义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又以传道排第一位,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理知是非,然后才是传授实际应用的知识。

1985年9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在第一届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举起“教师万岁”。图源北京师范大学

感恩回报桑梓地

“王院士的家乡情结非常深,不管什么人,只要找他帮忙,他都会竭尽所能。他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对家乡的发展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不遗余力。”每每介绍起王梓坤感恩桑梓、回报家乡的事迹,王新林总是感慨万千。

在家乡枫墅村枫江小学的爱乡楼、在固江中心小学的逸夫楼、在吉安白鹭洲中学……随处可见由王梓坤捐建教学楼、设立奖学金、题写校名的身影。

在枫墅村枫江小学进行奖学金颁奖大会。作者供图

在任北师大校长期间,王梓坤关心革命老区家乡的人才培养,率先在江西、在吉安开设北师大本科函授站。他本人多次到江西各学校讲学和做励志报告。

当选中科院院士后,他亲率院士团队对南昌大学进行“211”工程评审指导,前后历经两年,使南昌大学成功进入国家“211”重点建设高校序列,打破了江西无重点大学的历史。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安人,他主动促成吉安市几所大学合并,并受聘担任合并后的吉安师范学院名誉校长,后来几经争取,他在80岁高龄时还向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提出请求,促使吉安师范学院升格为井冈山大学,改写了吉安、井冈山革命老区无综合性大学的历史。

尤其是近些年,他还一直关心家乡的经济发展,多次参加家乡政府在北京召开的恳谈会,并积极建言献策。2016年,他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决定在他曾经就读的吉安国立十三中所在地——青原区建立王梓坤院士工作站,为家乡的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指导。目前,王梓坤院士工作站正在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王梓坤对家乡院士工作站非常关心,并题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勉励企业为家乡服务,但从不领取报酬,被人尊称为“免费院士”。

今年,94岁的王梓坤发现自己身体大不如前,认为必须在生前抓紧把自己的书稿找个好的归处。他把王新林叫到北京,让王新林协助妻子谭得伶帮忙整理书籍和手稿,并决定把这些书稿捐献给自己曾担任过名誉校长的井冈山大学。目前,第一批4.5吨、150包书稿已运抵学校,正在紧张地进行编码工作。半年后,井冈山大学将依据王梓坤意愿,设立“王院士夫妇藏书阅览室”。

有人说,王梓坤是教育家,事实上,他更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以自己优良的品德践行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的典范。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四千万”女教师的漫漫教学路
起底庐山“金叶子”的44.47亿身价
一位妻子对丈夫最深情的时空告白
龚全珍:荷风送香气
“小屏幕”如何撬动“大市场”
九江如何向江图强
赣菜“出圈”
我眼中的“老阿姨”
一个神秘家族,浓缩半部建筑史

细说《江西是个好地方》的背后往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